孔伟伟 / 清代进士科举文献地理分布数据库
star_border
19
清代进士登科录、会试录、同年齿录的数据汇总和使用指南。
项目背景
与明代科举文献相比,清代进士科举文献的现存总量更大且类型也更为丰富,不仅有常见的登科录、会试录,还有进士履历便览、会试同年齿录、同年录、会试硃卷、会试闱墨等。馆藏地极为分散,分布于中国各省份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图书馆、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日本国立公文书馆、日本内阁文库、法国国家图书馆等海内外几十个地方,造成了信息不明、获取不易、利用率低等问题。虽然世面上已有《历代进士登科数据库》、《中华科举库》等科举类数据库,但存在收录不全、资料重复的问题。
目前尚无任何大型数据库对现存所有的清代进士科举文献进行汇总和整理,只有部分科举文献得以公开出版。国内主要有台北成文...
1小时前更新1人参与CC BY 4.0协议
地图书 / 地图书知识库
star_border
17
地图书知识库文档、教程、公告、反馈、更新等
地图书是一个人文地理知识数据库的在线协作、可视化和阅读平台。项目旨在向科研机构、个人作者、人文爱好者和在校学生,提供轻量级结构化知识库的管理、查询、分析、协作、分享、讨论等一系列服务。
地图书中的“地”是指地理和地球,“图”是指可视化查询和分析,“书”则寓意着知识与文化。地图书是文本、数据、地图、图表、图谱的结合体。每一个地图书项目都拥有完全不同的数据结构,以满足不同课题的多样化需求。我们将组织志愿者完成大量的人文地理知识库开放协作项目,同时也将邀请知名学者、作者和官方机构分享更多优质成果。通过不断汇集优质可靠的内容,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人文地理知识图谱,并开放给全社会免费使用。
地图书希望...
1天前更新3人参与18条数据CC BY 4.0协议
地图书 / 人文数据知识共享计划
star_border
3
作者填写发布意愿,分享已有共享数据信息
“人文数据知识共享计划”,是2023
年由地图书知识库发起的一个开放项目。此项计划向我国各界学者发出诚挚邀请,共同参与此项计划,以个人或者单位实名的形式在地图书平台共享人文数据。同时在知识共享协议授权允许的范围内,使用统一账号重新发布中国大陆以外国家和地区的,以
CC
协议发布的或者已经进入公有领域的人文知识共享数据。邀请热爱开源软件和知识共享的程序员志愿者,参与相关人文知识库的数据库设计、开源数据转换脚本开发、原始数据的转换等工作。邀请有志于人文知识共享的美术设计志愿者,参与知识库封面设计。
地图书平台的运营方式类似于开源软件领域的
GitHub,以共享免费、私有付费的原则提供数据库在线协...
1周前更新
大连公园植物研究所 / 大连树木地图
star_border
4
帮你找到大树朋友的地图
项目背景
自然观察是亲近大自然、体验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最直接的手段。树木做为主要观察对象,在自然观察活动中有占有重要地位。当下人们可以从认识、了解身边的树木开始自然观察之旅。大连地处辽东半岛南端,因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植物种类丰富,据初步估计树木种类在400种左右。
项目概述项目简介
“大连树木地图”是由大连公园植物研究所与大连真人图书馆联合创建的自然观察地图,2022年12月由地图书人文地理知识库(以下简称地图书)提供发布平台公开发布。
大连公园植物研究所是2019年成立于大连的自然博物爱好者小组,编辑出版公益捐助杂志《大连草木》。在大连定期组织线下识别植物、观鸟等公益活动。
...
3周前更新3人参与CC BY-NC-SA 4.0协议
大连公园植物研究所 / 辽宁观鸟地图
star_border
2
介绍辽宁各地观鸟地点及历年发生的伤鸟违法事件。
项目背景
自然观察是亲近大自然、体验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最直接的手段。鸟类做为主要观察对象,在自然观察活动中有占有重要地位。当下人们可以从认识、了解身边的鸟类开始自然观察之旅。辽宁省因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位于候鸟迁徙的线路上,可以观察的鸟种丰富。
项目概述项目简介
“辽宁观鸟地图”是由大连公园植物研究所与大连真人图书馆联合创建的自然观察地图,2023年2月由地图书人文地理知识库(以下简称地图书)提供发布平台公开发布。
大连公园植物研究所是2019年成立于大连的自然博物爱好者小组,编辑出版公益捐助杂志《大连草木》。在大连定期组织线下识别植物、观鸟等公益活动。
大连公园植物研究所小站...
3周前更新1人参与CC BY-NC-SA 4.0协议
成都河流研究会 / 蜀都河图:成都自然历史文化数据库
star_border
32
留存自然与历史记忆,激发公众认知与保护。
项目背景
作为位于中国长江上游的西南中心城市—成都市正在打造中国第一座公园城市,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座拥有4500年文明史和2300年建城史的“天府之国”,前所未有的将行政地域的全部自然人文资源纳入统一规划,提出了“一山连两翼”的城市发展新格局。但如何真正成为包容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城乡发展样本,离不开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的公众参与性发掘、呈现与认知。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通过近20年的积淀,搜集整理了一批反映成都城市格局、行政区划和水系变迁的古旧地图及相关资料,“地图书人文地理知识库”则致力于数字人文开放共享,我们希望联合牵头发起一个由志愿者完成的公益项目,并与各...
1月前更新26人参与
观沧海 / 中国古旧地图
star_border
126
国内外图书馆中国相关古旧地图开放资源的集中索引知识库
中国古旧地图是研究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工具,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但因为种种原因,长期以来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要么束之高阁普通人无权使用,要么流失海外难以访问,实在是一大遗憾。
观沧海是2015年上线的知识地图制作分享公益平台,地图分享知识是我们的核心理念。2018年9月,网站正式上线了“中国古旧地图”专栏,由于多种原因栏目进展缓慢,截止目前总共只发布了一百张不到的在线高清古旧地图。2019年7月,发现中国开始开放运营后,志愿者团队即着手准备打造全新的中国古旧地图栏目,列入了2019年第四季度工作计划,为此还进行了半年以上的开发,上线了专门的人文地理知识库协作平台“地图书”。
中国古...
2月前更新92人参与1961条数据CC BY-NC 4.0协议
观沧海 / 中国古代军事地理
star_border
108
以《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为基础的古代军事地理知识库
古人云,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虽然兵凶战危,动辄流血漂橹,生灵涂炭,然而在人类有限的历史中,却始终无法摆脱这种族群间最激烈的对抗形式。纵然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可既然战争无法避免,自然就要坦然面对。所以自古以来,无数先贤就在战争中不断发展军事理论,从历代兴亡中总结成败教训。
中国有着广袤的国土和多样的地理环境,古人又讲求天时地利人和,因此山川地理对政治兴衰和军事成败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历史军事爱好者在谈论古代战争典故时,一定要学习古代军事地理理论,而饶胜文老师的《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大势》一书,就是一本通俗易懂,又不失严谨的军事地理著作。从2006年面世以来,受到了非常多...
2月前更新10人参与295条数据
观沧海 / 中国文化遗产
star_border
22
国家文保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文化遗产项目的起源,是2020年上半年,国内某知名自媒体的工作人员,在一个微信群里咨询有没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矢量数据。经过诸位老师的热心寻找,发现国家文物局有相关的公共服务,包括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名单、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单、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单、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名单,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全国收藏单位数据库、全国馆藏文物数据库等信息。
这批数据非常庞大,不过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均没有经纬度坐标。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虽然有坐标,但存在经纬度位置错误的问题,比如某些单位的坐标已经标注到一两百公里之外的另一个单位上。...
2月前更新7人参与
张跃骞 / 大运河遗产
star_border
23
中国大运河的世遗名录、国保单位、河段综述与遗产信息资料库。
大运河在中国是人尽皆知的概念。然而若究其细节,对大部分民众来说,认知反而模糊、甚至充满谬误。80年代以来人们谈及京杭大运河,必先论及隋炀帝,再与长城并举,称是中国地图上的一撇一捺。然而作为这一捺的“京杭大运河”其实是元代以降,济州河开辟之后的面貌。临清、徐州向西联通洛阳的永济、通济二渠虽时至今日仍有部分河段保有功能,但已被人们忘却于京杭运河之外。再如,说到大运河,人们头脑中映射出的图景可能是郭守敬与京城的什刹海、通惠河,可能是邗沟积水、扬州琼花,更可能是河网交织下的江南繁华。然而这些水源丰沛的河景并不能勾勒运河与漕运的真实面貌。其间从天津至淮阴的南运河、会通河、中河河段,一路翻过全线海拔最高点...
4月前更新2人参与CC BY-NC 4.0协议
关注我们

地图书微信公众号
发布动态和公告,分享人文地理知识、应用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