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建筑数字地图集
张逊 / 上海历史建筑数字地图集
1.7
邬达克|赉安|哈沙德|鸿达|庄俊|范文照|李锦沛|基泰|华盖|等

关于上海历史建筑数字地图集

2023.09.22 发布 V1.0 版本,参考Virtual Shanghai项目创建上海历史政区、历史水系、历史交通、历史公园等,并在此基础上标注现存的43处邬达克建筑项目;

2023.10.13 发布 V1.1 版本,标注现存的60处赉安洋行建筑项目;

2023.10.22 发布 V1.2 版本,标注现存的12处沙哈德洋行、9处鸿达洋行建筑项目;

2023.10.29 发布 V1.3 版本,标注现存的14处庄俊建筑师事务所、14处范文照建筑师事务所、10处李锦沛建筑师事务所建筑项目。在地图栏增加按设计单位、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现代政区对历史建筑进行筛选显示。

2023.11.05 发布 V1.4 版本,标注现存的8处基泰工程司、17处华盖建筑设计事务所建筑项目。

2023.11.12 发布 V1.5 版本,标注现存的 12 处董大酉、6 处陆谦受、16 处奚福泉、4 处罗邦杰建筑项目。

2023.11.19 发布 V1.6 版本,标注现存的 4 处东南建筑公司、5处凯泰建筑师事务所、3处杨锡镠建筑师事务所、4处华海公司建筑部、3 处华信建筑公司、5处公利营业公司、4处周惠南打样间建筑项目。

2023.11.27 发布 V1.7 版本,标注现存的 2 处兴业建筑师事务所、1处信诚建筑师事务所、1处大方建筑公司、1处中都工程司、1 处大地建筑师事务所、1处大昌建筑设计事务所、3处建安测绘行、1处永宁建筑师事务所建筑项目。在地图栏增加按设计者国别对历史建筑进行筛选显示。

标注现存的 1处贝寿同,1处王信斋、3处施兆光、5处李英年、1处李蟠、1处李鸿儒、2处谭垣、1处巫振英、1处林瑞骥、1处吴景祥建筑项目。

其他设计者的上海历史建筑标注将逐步完善。

本数据库按照 CC BY-NC 4.0 协议进行发布,作者为张逊,网名广文。(现居上海,历史地理爱好者)

封面图片为1875年《上海县城厢租界全图》,建筑师照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数据库可能存在遗漏和错误,如发现任何问题,可与作者联系:zhxmars@vip.qq.com

拉斯洛·邬达克(László Hudec),1893年出生于奥匈帝国的匈牙利王国泽尔伊欧姆(Zolyon)省的拜斯泰采巴尼亚(Besztercebánya,今斯洛伐克共和国境内的班斯卡-比斯特里察)。父亲是斯洛伐克营造商捷尔吉·胡杰茨(György Hugyecz),母亲是匈牙利路德教会牧师的女儿波拉·什库尔泰蒂(Paula Skultety)。他17岁时进入布达佩斯的匈牙利皇家圣约瑟夫理工大学(The Hungarian Royal Joseph Technical University)(今布达佩斯理工大学)建筑系学习。

1914年邬达克大学刚毕业便应征入伍,作为奥匈帝国的军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东线战场与俄国人作战。1916年6月在俄国发动布鲁西洛夫攻势初期被哥萨克骑兵俘虏,随后被送往西伯利亚的战俘营。后因左腿骨折,搭上了返回欧洲的残疾军人列车,时值俄国内战,列车无法西行,加之捷克军团四处搜捕战俘,他遂伪造身份,向东方逃亡。几经辗转先逃到了中国的哈尔滨,最后从大连乘海船于1918年10月26日成功抵达了上海,这一年他25岁。

邬达克找到一份在美国建筑师罗兰·克利(R.A.Curry)开设的克利洋行从事绘图员的工作,本打算养好腿伤,攒够路费就回家乡。但由于祖国和家庭的变故,他选择了留在上海,1925年独立门户开设了自己的打样行(事务所),渡过了29年的建筑师生涯。1947年2月上旬邬达克携家人离开上海,最后定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伯克利。由他设计建造的项目有50多处,超过100幢单体建筑,类型涉及办公、学校、工厂、医院、教堂、影院、旅馆、公寓、会所、私宅等,在上海的近代建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拉斯洛·邬达克(László Hudec)(1893.1.8-1958.10.26)
拉斯洛·邬达克(László Hudec)(1893.1.8-1958.10.26)

赖安工程师行(习称赉安洋行)(Leonard & Veysseyre)由两位法国建筑师赖鸿那(习称赉安)和维塞尔合伙创立于1922年,1934年克鲁兹成为该公司的第三合伙人。时代的合力让三位校友远渡重洋相聚于远东上海,给这个城市留下了70多处,超过100幢单体建筑。

亚历山大·赉安(Alexandre Leonard),1890年出生于法国巴黎,1908年就读于巴黎高等美术学院(École des Beaux-Arts),后在阿尔及尔服役两年。正当他准备继续回到学校深造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赉安作为一名飞艇观测员参加了西线法军与德军的作战,多次负伤并获得荣誉勋章。1919年3月12日获法国职业建筑师资格(DPLG),1919年8月8日退役。1920年1月,赉安在好友推荐下乘船从马赛来到上海谋职。

赉安先是在上海一所学校任教,1921年秋,进入了法国人勒德勒和瑞士人梅玉田开设的工程师行(Ledreux & Minuti)任建筑设计师。后因法国球场总会业务上的分歧,1922年赉安和维塞尔注册了自己的工程师行,从此开展了长达20年的建筑事业合作。1942年上海赉安洋行停业。1946年3月13日,赉安从阿麦伦公寓独自出走,下落不明。1946年5月25日,法国驻上海领事馆收到一封转交的遗嘱,遗嘱内容至今尚未解密。

亚历山大·赉安(Alexandre Leonard)(1890.11.26-1946?)
亚历山大·赉安(Alexandre Leonard)(1890.11.26-1946?)

保罗·维塞尔(Paul Veysseyre),1896年出生于法国中部卢瓦尔省的努瓦雷塔布勒, 1912到1914年,师从建筑大师希达纳(Georges Chedanne),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1915年4月参加了一战,两次负伤又两次重返战场,多次获得勋章。1919年12月退役,1921年受聘到中国天津工作。1921年秋,加入上海勒德勒-梅玉田工程师行,在此与赉安相识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37后维塞尔与克鲁兹离开上海,前往越南西贡,成立了赉安洋行印度支那分行,继续从事建筑设计,在越南留下了大量经典作品。1956年后维塞尔离开越南回到法国。

保罗·维塞尔(Paul Veysseyre)(1896.10.5-1963.11.8)
保罗·维塞尔(Paul Veysseyre)(1896.10.5-1963.11.8)

亚瑟·克鲁兹(Arthur Kruze),1900年出生于法国北部城市鲁贝,一战爆发前夕因反战被德军送往比利时囚禁,他找到机会逃进布鲁塞尔的山洞,一直躲藏到一战结束。1925年夏,他从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毕业后前往河内从事建筑设计并兼职绘画老师,1925年9月与赉安在邮船上相识。1930年游学上海,1934年1月加入赉安洋行,成为“赉安三杰”之一。1937年与维塞尔同去越南。1939年后克鲁兹去了巴黎,并终老巴黎。

亚瑟·克鲁兹(Arthur Kruze)(1900-1989)
亚瑟·克鲁兹(Arthur Kruze)(1900-1989)

艾略特·哈沙德(Elliott Hazzard),1879年出生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乔治敦,大学专攻建筑专业。于1900年移居纽约从事建筑设计工作。1905年,他在纽约第五大道571号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1911年,加入哈罗德·厄斯金(Harold P. Erskine)事务所,并成为其最主要领导者。哈沙德携妻子于1921年1月到达上海,到上海前他已经在纽约积累了20年的建筑经验,在业界已经被认为是“完全可以处理所有远东项目”的人物了。

哈沙德一开始在美国同行墨菲的事务所上海办事处工作,1923年墨菲关闭其上海办事处之后,哈沙德选择留在上海,并作为独立建筑师承接项目。后与菲利普斯(E.S.J.Phillips)合伙创立了哈沙德洋行,在上海、汉口和厦门留下了多种艺术风格的建筑。1937年后很多美国人逃离上海,而哈沙德决定留下,但已基本没有业务了。1941年事务所迁至枕流公寓,人员也仅剩一名。1943年3月3日哈沙德被日军迁至闸北集中营,因并发症发展为肺炎于4月23日去世。

艾略特·哈沙德(Elliott Hazzard)(1879-1943.4.23)
艾略特·哈沙德(Elliott Hazzard)(1879-1943.4.23)

卡罗里·鸿达(Charles Henry Gonda),1889年出生于匈牙利珍珠市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亨里克去世后,鸿达举家迁往维也纳,1908年进入维也纳技术学院学习建筑,此后又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算得上是邬达克的同乡,赉安的校友了。一战爆发后,鸿达应征入伍,1917年后被俄军俘虏,并被送往尼古尔斯克·乌苏里斯克附近的西伯利亚战俘营。在被囚禁期间,他赢得了著名建筑师尼古拉·弗谢沃洛多维奇·季米特里耶夫(Nikolay Vsevolodovich Dmitriev)女儿埃夫多基娅(Evdokia)的芳心,他们于1919 年 1 月结婚,鸿达收养了埃夫多基娅前夫的两个儿子。这对夫妇离开俄罗斯前往中国,于 1920 年 9 月 15 日抵达上海。

鸿达先是在公平洋行任职,1922年开始独立营业,1923年他被选为厦门大学名誉建筑师,鸿达的建筑生涯长达 25 年以上,设计项目遍布上海、北京、天津、杭州、烟台,仅在上海就设计了四十多座建筑,他是现代主义风格建筑的第一批实践者之一。1949年11月14日鸿达一家登上了前往旧金山的轮船,先在纽约落脚,最后定居美国新泽西的莱克伍德。

卡罗里·鸿达(Charles Henry Gonda)(1889.6.22-1969.4.1)
卡罗里·鸿达(Charles Henry Gonda)(1889.6.22-1969.4.1)

庄俊(Tsin Chuang),字达卿,1888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1910年庚款第二批官费留美,1910-1914年就读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建筑工程系,1914年获学士学位后,正值北京清华学校开展扩建计划,电召刚毕业的庄俊回国任驻校建筑师,协助墨菲(Henry K. Murphy)规划设计清华校园。1915年任外交部顾问建筑师,在天津、唐山等地也留下了设计作品。1923年庄俊担任清华游美学生顾问率约百余名清华学生赴美,他本人也去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tiy)研究院进修。

1925年毕业回国后,庄俊辞去清华学校教职,在上海创办庄俊建筑师事务所。庄俊事务所承接了大量银行设计业务,住宅、商场、学校、医院也有涉猎。1927年庄俊与建筑师同行们发起组织上海建筑师学会,次年改名中国建筑师学会,吸收全国各地建筑师参加,他当选首任会长。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庄俊暂停事务所业务,转而在大同大学和沪江大学夜校任教。1949年10月,庄俊关闭事务所,联合一批建筑技术人员赴北京参加首都建设工作,先后任交通部华北建筑工程公司、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设计院(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前身)总工程师,1954年返沪任华东工业建筑设计院(华东建筑设计院前身)总工程师。

庄俊(Tsin Chuang)(1888.6.6-1990.4.25)
庄俊(Tsin Chuang)(1888.6.6-1990.4.25)

范文照(Robert Fan Lent),祖籍广东顺德。1893年出生于上海,1913年他考入圣约翰大学就读,1917年土木工程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教算术测量学。1919年赴美留学,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就读。1921年毕业后在费城的Ch.F.Durang和Day&Klaude两所事务所短暂实习约一年,1922年回到上海,进入允元实业公司(Lam Glines&Co.)任建筑部工程师,后任建筑部主任。1925年获得南京中山陵图案竞赛二等奖,1926年获得广州中山纪念堂设计竞赛第三奖。

1927年自办范文照建筑师事务所,发起并加入上海建筑师学会(次年改名中国建筑师学会),担任副会长。1928年在他的力邀下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弟赵深加入事务所,设计实力大大增强,在上海、南京留下了不少经典建筑。谭垣、吴景齐、徐敬直、李惠伯等多位日后知名的建筑师也先后在范文照建筑师事务所工作过。1935年夏,范文照代表国民政府出席伦敦第十四次国际城市房屋设计会议及罗马第十三届国际建筑师大会,被委任为国家顾问。1949年后范文照先赴美国,后居香港继续执业。

范文照(Robert Fan Lent)(1893.10.3-1979)
范文照(Robert Fan Lent)(1893.10.3-1979)

李锦沛(Poy Gum Lee),字世楼,祖籍广东台山,父亲李奕洽19世纪下半叶移民至美国纽约经商。1900年李锦沛出生于纽约莫特街13号,1920年毕业于纽约普莱特学院(Pratt Institute)建筑系,1921至1922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建筑,获纽约州立大学注册建筑师证书。毕业后李锦沛先后在芝加哥和纽约的几家事务所任职,曾在墨菲(Henry K. Murphy)的纽约事务所远东部门工作,参与了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设计项目。

1923年11月10日李锦沛受基督教青年会派遣来到上海,担任驻华青年会办事处副建筑师,主要协助主任建筑师阿瑟·阿当姆森(Arthur Q Adamson),从事各地基督教青年会的建筑设计。1927年4月创办李锦沛建筑师事务所,加入上海建筑师学会(次年改名中国建筑师学会)。1928年加入吕彦直的彦记建筑师事务所,1929年吕彦直去世后接管事务所工作并改名彦沛记建筑师事务所,继续负责并完成了南京中山陵、广州中山纪念堂项目。李锦沛是位多产的建筑师,所设计的建筑类型与式样也非常丰富。1945年李锦沛离开中国,回到纽约,在他出生和长大的纽约唐人街继续从事建筑设计。

李锦沛(Poy Gum Lee)(1900.1.14-1968.3.24)
李锦沛(Poy Gum Lee)(1900.1.14-1968.3.24)

基泰工程司(S.S.Kwan, Architects & Engineers)1920年由关颂声创办于天津法租界,是最早在租界取得建筑师营业执照的中国建筑事务所。1924年朱彬成为关颂声的妹夫,加入基泰成为第二合伙人,主管经营与财务。1927年,杨廷宝受关、朱之邀加入基泰,成为第三位合伙人,担任建筑主创。其后第四合伙人杨宽麟也加入进来,主要负责结构设计。关颂声的五弟关颂坚留学归来成为第五合伙人。五位合伙人均有清华学校留美专业背景,基泰工程司英文名也变更为(Kwan.Chu.& Yang, Architects & Engineers)。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执政后,国家的政治和经济重心从平津转向沪宁,基泰工程司也顺应潮流,南下沪、宁拓展新业务。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主要人员陆续迁往南京和上海。1938年基泰总部一度迁至重庆。1941年关颂坚因与关颂声意见不合拆伙退出,基泰工程司的平津业务由张镈接任主持。1945年基泰总部迁回南京。1949年后,基泰工程司的人员分隔三地(大陆、香港、台湾)分别发展。基泰工程司的建筑项目遍及全国,可谓高产,相较而言上海的项目数量占比并不多。

关颂声(Sung Sing Kwan),字校声、号肇声,祖籍广东番禺,关家后来迁居天津,父亲关景贤曾任北洋水师医院院长。关颂声1892年出生于香港,后在天津长大,1907至1911年在美国读中学,因母亲生病返回中国,先入读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进入清华预科,1914年庚款留学美国,先到波士顿大学土木工程系短暂就读后转到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1918年获学士学位后又入哈佛大学学习市政管理,在美国多家建筑事务所实习。1919年关颂声回到天津,1920年创建天津基泰工程司。以天津为起点,关颂声不断拓展市场和业务,把基泰发展成为近代建筑行业规模较大的建筑公司之一。1949年后关颂声创办台湾基泰工程司,曾任台湾建筑师工会理事长。

关颂声(Sung Sing Kwan)(1892.8.29-1960.11.27)
关颂声(Sung Sing Kwan)(1892.8.29-1960.11.27)

朱彬(Pin Chu),1896年出生,籍贯广东南海,1914年入读清华学校,1918年庚款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专业,是宾大建筑系中国第一人,1922年本科毕业继续攻读研究所,1923年获硕士学位,短暂在美国事务所实习后回到天津。1924年朱彬与关颂声的二妹结婚,后加入基泰工程司,担任“大管家”,基泰工程司的发展和壮大与他的管理和经营密不可分。1949年后朱彬赴香港发展,主持香港基泰工程司,他也是香港建筑师协会主要发起人之一。

朱彬(Pin Chu)(1896.12.24-1971.8.20)
朱彬(Pin Chu)(1896.12.24-1971.8.20)

杨廷宝(Ting Pao Yang),字仁辉,1901年出生,籍贯河南南阳,1912年考入河南留美预备学校,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1921年庚款留学美国,入读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在校学习成绩优异,1924年获学士学位后继续攻读研究所,1925年获硕士学位。毕业后杨廷宝在他硕士导师保罗·克瑞(Paul P.Cret)的事务所实习,1926年秋,杨廷宝与赵深、孙熙明同游西欧考察建筑。1927年杨廷宝回国后加入基泰工程司,是建筑设计方面的主要负责人。他也是中国古建筑保护与修缮的先驱之一。1940年起杨廷宝兼任南京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教授,1949年任系主任。1950年与老同事杨宽麟搭档组建兴业投资公司建筑工程设计部,任建筑总工程师。后任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建筑系主任,毕生致力于中国的建筑教育事业。

杨廷宝(Ting Pao Yang)(1901.10.2-1982.12.23)
杨廷宝(Ting Pao Yang)(1901.10.2-1982.12.23)

杨宽麟(Qua Ling Young),1891年出生,籍贯江苏青浦(今上海青浦),他是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妻子黄素娥的外甥。1909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文学院,曾任圣约翰中学高中部教员。1911年获清华学校津贴赴美留学,在密歇根大学攻读土木工程,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17年回国后,杨宽麟先在天津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任教,1920年创办华启工程顾问事务所,主营结构设计。1927年进入基泰工程司,成为结构设计方面的主要负责人。1932年起杨宽麟在圣约翰大学土木系兼职授课,1940至1950年间出任圣约翰大学工学院院长。1950至1954年任兴业投资公司建筑工程设计部结构总工程师。后历任北京市设计院(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前身)、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结构总工程师等职。

杨宽麟(Qua Ling Young)(1891.6.1-1971.7.1)
杨宽麟(Qua Ling Young)(1891.6.1-1971.7.1)

关颂坚(Sung Kin Kwan)字校坚,关颂声五弟,1900年出生于天津,曾在天津南开中学就读,与周恩来同学。1917年获清华学校津贴赴美留学,1925年获美国西储大学克里夫兰建筑学院建筑学学士学位。1927年回到天津,后加入基泰工程司,随着各地业务逐步拓展,基泰工程司天津方面的业务主要由关颂坚主持。1941年后脱离基泰工程司(据称是关颂坚私自高价卖掉关氏家族共有的天津基泰大楼与关颂声产生矛盾),1949年后成立关颂坚建筑师事务所,1952年任天津市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

关颂坚(Sung Kin Kwan)(1900.3.26-1972.2.21)
关颂坚(Sung Kin Kwan)(1900.3.26-1972.2.21)

华盖建筑事务所(The Allied Architects),1931年赵深脱离范文照建筑师事务所自办赵深建筑师事务所,陈植从东北大学来沪加入,更名赵深陈植建筑师事务所。“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局势恶化,东北大学建筑工程系系主任童寯也应赵、陈之邀来到上海,三位清华学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双料校友重聚在一起。1933年1月1日,华盖建筑事务所正式成立,“华盖”两字由叶恭绰议定,或寓为中华盖楼之意。

华盖建筑事务所由赵深承揽业务、监管人事和财务,陈植主管内务,童寯负责图房(工作室)。三人均参与具体设计,共同署名。华盖建筑业务刚开始集中在上海、南京,之后陆续拓展到苏州、无锡、长沙、昆明、重庆、贵阳等地区。1937年后上海、南京建筑市场萎缩。1938年赵深赴昆明开设分所。1940年童寯赴贵阳开设分所,陈植仍然留在上海。1946年三人重聚上海。1951年华盖建筑师事务所合入联合顾问建筑师工程师事务所,1952年解散。十九年间华盖建筑事务所完成了200多个建筑项目,其中上海项目约占五分之一左右。

赵深(Shen Chao),字渊如,号保寅,1898年出生,籍贯江苏无锡,幼年丧父,1911考入北京清华学堂,1919年毕业本应庚款留美,因病休学一年,1920年赴美入读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1923年获硕士学位。毕业后在美国建筑事务所实习,1925年参加南京中山陵图案竞赛方案征集,作为唯一的境外投稿获荣誉奖第二名。1926年与杨廷宝、孙熙明结伴考察欧洲建筑。

1927年赵深回国,任职于范文照建筑师事务所。1931年赵深自设建筑师事务所,随后陈植加入,两人力邀童寯加盟,更名华盖建筑事务所。1938年后赵深先到长沙,后驻昆明,开拓内地项目。1946年回到上海继续执业。1951年赵深和十多位同行共同组建联合顾问建筑师工程师事务所,他出任事务所主任。1952年任华东建筑设计公司总工程师。1953年赵深北上北京,任建筑工程部中央设计院总工程师。1955年回到上海,任华东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和副院长。

赵深(Shen Chao)(1898.8.15-1978.10.16)
赵深(Shen Chao)(1898.8.15-1978.10.16)

陈植(Benjamin Chih Chen),字直生,1902年出生,籍贯浙江杭县(今浙江杭州),幼年时寄宿在北京叔父家,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与梁思成同学兼室友。1919年毕业后庚款留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1927年获学士学位,1928年获硕士学位,硕士导师毕克莱(George Howard Bickley)。毕业后进入布赫曼和康(Buchman&Kahn)事务所实习。

1929年陈植放弃考察欧洲建筑的计划,应梁思成之邀回国到东北大学任教。1930年陈植与梁思成、林徽音、童寯等人联合成立“梁陈童蔡营造事务所”。1931年陈植南下上海与赵深合作开展建筑业务,后老友童寯也加入,三人联合成立华盖建筑事务所。1938年后陈植独自留在上海主持华盖业务。1940年起陈植参与之江大学建筑系教学工作,1952年转任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之江大学建筑系并入同济大学建筑系)。1952年陈植加入华东建筑设计公司,任总建筑师兼文教设计室主任。1955年任上海市规划建筑管理局副局长兼总建筑师。

陈植(Benjamin Chih Chen)(1902.11.15-2002.3.20)
陈植(Benjamin Chih Chen)(1902.11.15-2002.3.20)

童寯(Chuin Tung),字伯潜,1900年出生,籍贯辽宁奉天(今辽宁沈阳),满族,1921年童寯投考唐山交通大学,时值父亲恩格到北平出差,了解到清华学校开始招收东北学生,童寯又投考清华学校以第三名成绩被录取。1925年毕业后庚款留美,入读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与梁思成同寝室。1927年获学士学位,1928年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在费城、纽约两地建筑师事务所实习、工作各一年左右。1930年4月赴欧洲考察建筑。

1930年8月童寯乘火车经东欧回国,任东北大学建筑工程系教授。1931年6月,梁思成赴北京中国营造学社任职,建筑工程系系主任一职由童寯继任。“九一八”事变后,童寯南下上海,与赵深、陈植共同组建华盖建筑事务所。1938年后童寯先后在重庆、贵阳开拓业务。1944年应刘敦桢邀请抵重庆,兼任内迁的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教授。1946年后童寯主要负责华盖建筑事务所南京项目,并兼任南京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教授,与杨廷宝同事。1952年任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前身)建筑工程系教授。1960年南京工学院成立建筑设计院,童寯任首任院长。

童寯(Chuin Tung)(1900.10.2-1983.3.28)
童寯(Chuin Tung)(1900.10.2-1983.3.28)

董大酉(Da Yu Doon),1899年出生,籍贯浙江杭县(今浙江杭州),幼年时随家人迁居海外,回国后考入清华学校,1922年赴美留学,就读明尼苏达大学建筑系。1924年获建筑学士学位,1925年获建筑与城市设计硕士学位。1926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美术考古学博士,曾在纽约墨菲建筑师事务所实习工作。

1928年董大酉肄业回国,先就职上海庄俊建筑师事务所。1929年与美国同学飞力拍斯(E.S.J.Philips)合办苏生洋行(E.Suenson&Co.)。1930年7月任上海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顾问兼建筑办事处主任建筑师。1930年8月自办董大酉建筑师事务所。1937年与张光圻合办董张建筑师事务所。1947年任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兼计划处处长、主任建筑师。1949年后赴陕西工作。1955年调任北京公用设计院总工程师。1956年任国家建设部民用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1957年任天津民用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1964年回到杭州,任浙江省建筑设计院顾问工程师。

董大酉(Da Yu Doon)(1899.2.1-1973)
董大酉(Da Yu Doon)(1899.2.1-1973)

陆谦受(Him Sau Luke),籍贯广东新会,陆谦受1904年出生于香港,1919年至1922年就读香港圣若瑟书院,毕业后到英资建筑事务所实习并工作。1927年留学英国,在伦敦英国建筑协会学院(A.A.)建筑系深造,1930年毕业后当选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准会员(ARIBA),并游历欧美考察建筑。

1930年陆谦受回到上海,经张公权引荐担任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建筑课课长。1931年经赵深、李锦沛介绍加入中国建筑师学会,1935年当选副会长。1937年后陆谦受随中国银行迁往重庆。1945年返回上海,应黄作燊之邀兼任圣约翰大学建筑系教授。陆谦受与同样留英背景的黄作燊、陈占祥、王大闳、郑观萱合办五联建筑师事务所。1947年自办陆谦受建筑师事务所,1949年离开上海前往香港继续从事建筑设计。

陆谦受(Him Sau Luke)(1904.7.29-1991.1.23)
陆谦受(Him Sau Luke)(1904.7.29-1991.1.23)

奚福泉(Fohzien Godfrey Ede),字世明,1902年出生,籍贯上海浦东。1914年考入工部局开设的华童公学,1921年入同济大学德文专修班。1922年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学习半年德文后,1923年转入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建筑系,1926年获硕士学位。1927年进入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今柏林工业大学)建筑系深造, 1929年获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携德国妻子游历英、法、美、日。

1930年7月奚福泉回到上海,在公和洋行(Palmer&Turner)任建筑师,经董大酉、黄家骅介绍加入中国建筑师学会。1931年加入上海启明建筑事务所,为主创建筑师。1935年奚福泉离开启明建筑,加入公利工程司,任建筑师兼经理。1937年后奚福泉赴昆明继续执业。1940年短暂回到上海,日军占领租界后暂停业务。1945年后恢复公利工程司,1949年自办奚福泉建筑师事务所。1951年加入上海联合顾问建筑师工程师事务所。1953年任轻工业部基建局设计公司华东分公司土建室工程师,1956年任上海轻工业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奚福泉(Fohzien Godfrey Ede)(1902.5.27—1983.1.27)
奚福泉(Fohzien Godfrey Ede)(1902.5.27—1983.1.27)

罗邦杰(Pang Chieh Loo),1892年出生,籍贯广东大埔,上海民立中学堂毕业后考入清华学堂。1911年庚款第三批留美,1915年获密歇根大学工程学士学位,1917年获密歇根大学工程硕士学位。1918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矿冶工程硕士学位,毕业后罗邦杰在美国钢铁公司实习。1928年获明尼苏达大学建筑工程学士学位。

1928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1930年入职上海大陆银行建筑课,经赵深、庄俊介绍加入中国建筑师学会。1935年自办罗邦杰建筑师事务所,同时兼职沪江大学商学院建筑系教授,后兼职之江大学建筑工程系教授。1938年与张杏春合办开成建筑师事务所。1951年加入上海联合顾问建筑师工程师事务所。1952年任华东建筑设计公司建筑师。

罗邦杰(Pang Chieh Loo)(1892-1980)
罗邦杰(Pang Chieh Loo)(1892-1980)

东南建筑公司(Southeastern Architectural & Engineering Co.),1921年过养默、吕彦直、黄锡霖合伙创办东南建筑公司。

凯泰建筑师事务所(Kyetay Architects & Civil Engineers),1924年黄元吉和杨锡镠脱离东南建筑公司,与缪苏骏、钟铭玉合伙创办凯泰建筑师事务所。

过养默(Yang Mo Kuo),字嗣侨,1895年出生,籍贯江苏无锡。上海南洋中学毕业后,1913年考取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工程系,1917年毕业后留学美国,就读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系,后去哈佛大学学习。1919年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毕业,获硕士学位。进入波士顿(Stone&Webster)电气工程公司工作。

1920年过养默回国,1921年与吕彦直、黄锡霖合办东南建筑公司,并在南洋公学土木工程系兼职任教。1930年加入中国工程学会(1931年改名中国工程师学会),1937年兼职圣约翰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1945年后过养默到英国定居。

过养默(Yang Mo Kuo)(1895-1975)
过养默(Yang Mo Kuo)(1895-1975)

吕彦直(Yen Chih Lu),字仲宜,别号古愚,1894年生于天津,祖籍安徽滁县(今安徽滁州),幼年丧父,随二姐吕静宜侨居巴黎。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1913年毕业,1914年庚款留美入读康奈尔大学,1918年获建筑学学士学位。进入纽约墨菲建筑事务所实习工作,参与金陵女子大学(今南京师范大学)和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校舍的规划、设计。

1921年吕彦直途经欧洲回国,供职墨菲建筑事务所上海分所。后与过养默、黄锡霖合办东南建筑公司。1923年与黄檀甫合伙成立真裕公司。1925年获南京中山陵墓建筑图案设计首奖,成立彦记建筑事务所。1926年获广州中山纪念堂及纪念碑图案设计首奖。1927年发起组织上海建筑师学会(次年改名中国建筑师学会),1929年在中山陵工程施工监造过程中,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吕彦直(Yen Chih Lu)(1894.7.28-1929.3.18)
吕彦直(Yen Chih Lu)(1894.7.28-1929.3.18)

黄元吉,1902年出生,上海人,南洋路矿学校土木科毕业,1920年在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从事绘图员工作,1922年任东南建筑公司副建筑师,1924年与杨锡镠合办凯泰建筑事务所,1929年任凯泰建筑事务所经理。1932年经杨锡镠、董大酉介绍加入中国建筑师学会。1947年注册开设黄元吉建筑师事务所。1951 年加入上海联合顾问建筑师工程师事务所。1952年后进入轻工业部华东设计分公司。

黄元吉(1902-1985)
黄元吉(1902-1985)

杨锡镠(Sih Tue Yong),1899年出生,字右辛,籍贯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南洋大学土木工程科毕业,1923年任东南建筑公司工程师,1924年与缪苏骏、黄元吉、钟铭玉合办凯泰建筑师事务所。1927年杨锡镠离开凯泰前往广西担任公职,负责柳州的市政设计建设。1929年回到上海自办杨锡镠建筑师事务所,兼任沪江大学商学院建筑科教授。经范文照、李锦沛介绍加入中国建筑师学会。1934年任《中国建筑》杂志发行人,兼任《申报》建筑专刊主编。1948年杨锡镠再次加入凯泰建筑师事务所,1951年加入上海联合顾问建筑师工程师事务所。1952年任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设计院总建筑师。

杨锡镠(Sih Tue Yong)(1899-1978)
杨锡镠(Sih Tue Yong)(1899-1978)

华海公司建筑部,1922年四位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建筑科的校友柳士英、王克生、刘敦桢、朱士圭合伙创办华海公司建筑部。

柳士英,1893年出生,籍贯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1907年考入公费的江南陆军学堂。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随兄柳伯英逃亡日本,改名柳飞雄。1914年考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1920年柳士英毕业回到上海,在“东亚公司”、“罔野建筑师事务所”任技师。1922年与留日同学刘敦桢、王克生、朱士圭合办华海公司建筑部。1923年柳士英与刘敦桢、朱士圭、黄祖淼等人共同创设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科。1928年主持苏州城市规划与建设。1930年兼职任教上海大夏大学,上海中华职业学校。1934年柳士英前往长沙,任湖南大学土木系教授。1949年后任湖南大学土木系主任。1954年任中南土木建筑学院院长。

柳士英(1893.10.26-1973.7.15)
柳士英(1893.10.26-1973.7.15)

刘敦桢,1897年出生,字士能,号大壮室主人,籍贯湖南新宁。1908年就读长沙楚怡学校。1913年考取官费,东渡日本留学。1916年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科,次年转建筑科学习。1921年毕业后在池田建筑事务所实习工作。1922年刘敦桢回国,与柳士英等校友合办华海公司建筑部,1923年参与创设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科。1925年曾回长沙执教湖南大学土木系,1928年和刘福泰、卢树森、贝寿同等人参与创建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1933年刘敦桢北上北平,就任营造学社专职研究员及文献部主任。1943年任重庆中央大学任建筑系教授。1945年兼任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1949年中央大学改名南京大学,任南京大学建筑系教授。1952年南京大学工学院独立组建南京工学院,任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教授。

刘敦桢(1897.9.19-1968.5.10)
刘敦桢(1897.9.19-1968.5.10)

华信建筑公司(Wah Sing,Architects),1915年杨润玉创办华信测绘行,后改名华信建筑公司。杨元麟和杨锦麟兄弟先后加入成为合伙人。另邀聘周济之任工程师负责结构工程。

公利营业公司(Gong Li Engineering Co.),1925年杨润玉和顾道生合伙创办公利营业公司。

杨润玉(C.C. Yang),字楚翘,1892年出生,上海人,1911年上海徐家汇土山湾工艺学校毕业。1912年在上海英商爱尔德洋行工作,担任助理建筑师。1915年杨润玉创办华信测绘行,任经理和主持人。1926年与顾道生合办公利营业公司,仍然参与经营华信建筑公司。1932年经董大酉、杨锡镠介绍加入中国建筑师学会。

杨元麟(Y.L. Yang),1905年出生,上海人,上海万国函授学校土木科毕业。1921年加入华信建筑公司任练习生,1927年任建筑师兼协理,1935年任主任建筑师。1945年与杨德源合办华信建筑师事务所。1950年赴台湾继续执业。

顾道生(Dawson Koo),字本立,1895年出生,上海川沙人, 1918年在挪威土木工程师穆勒(E. J. Muller)开设的协泰洋行实习工作。同时在青年会夜校学习,上海万国函授学校土木科毕业,获土木工程师资格。1926年与杨润玉合办公利营业公司,任总工程师兼经理。1932年经董大酉、杨锡镠介绍加入中国建筑师学会。1938年与陈志坚、杨林海合办永大工程公司。1955年后任轻工业部北京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周惠南,1872年出生,江苏武进人。1884年来到上海,在英商业广地产公司供职,自学成才。 先后在上海铁路局、沪南工程局和浙江兴业银行地产部工作,并任兴业银行地产部设计室主任。1910年左右成立周惠南打样间,是中国人自办最早的土木建筑设计公司。

兴业建筑师事务所(SU Yang & LEI Architects),1933年三位美国密歇根大学校友徐敬直、李惠伯、杨润钧合伙创办兴业建筑师事务所。

信诚建筑师事务所,1948年戴念慈、方山寿合伙创办信诚建筑师事务所。

徐敬直(Gin Djih Su),祖籍广东香山(广东中山),1906年出生于上海,1924年入读沪江大学。1926年赴美入密歇根大学建筑工程系就读。1929年获学士学位,1930年获硕士学位。后赴匡溪艺术学院(Cranbrook Academy of Art)建筑系进修。徐敬直在学院结识芬兰籍建筑师伊利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并在其底特律的事务所工作。1932年徐敬直回国进入范文照建筑师事务所工作,经范文照、赵深介绍加入中建筑师学会。1933年与李惠伯、杨润钧合办兴业建筑师事务所。1937年后兴业建筑总部内迁重庆,在西南拓展业务。1946年兴业建筑总部迁回上海。1949年后徐敬直赴港发展。1956年任香港建筑师公会创会会长。

徐敬直(Gin Djih Su)(1906.10.6-1983.2.1)
徐敬直(Gin Djih Su)(1906.10.6-1983.2.1)

李惠伯(1909.4.24-1950),籍贯广东新会,岭南大学化学系学习两年后赴美留学,1932年密歇根大学建筑系毕业,获学士学位。在乔治·汉斯(George.J.Haas)事务所短暂实习。回国后加入范文照建筑师事务所,经吴景奇、徐敬直介绍加入中建筑师学会。1933年与徐敬直、杨润钧合办兴业建筑师事务所。1937年后李惠伯前往重庆,与杨廷宝、陆谦受、童寯并称为当时建筑界的“四大名旦”,1940年任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教授,1949年后赴港发展。

戴念慈,1920年出生,籍贯江苏无锡,1942年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44年经汪坦推荐进入兴业建筑师事务所重庆总部工作,1946年随兴业建筑回到上海,1947 自办戴念慈建筑师事务所,1948年与方山寿合办信诚建筑师事务所。1950年任北京中央直属机关修建办事处设计室主任,1953年任中央建筑工程设计院主任工程师和总建筑师。

戴念慈(1920.4.28-1991.11.12)
戴念慈(1920.4.28-1991.11.12)

大方建筑公司,1929年李宗侃、刘既漂合伙创办大方建筑公司。

中都工程司,1935年顾鹏程创办中都工程司,后顾鹏程自办鹏程工程司。

大地建筑师事务所,1941年刘既漂与费康、张玉泉合伙创办大地建筑师事务所。原鹏程工程司设计人员多数转入大地建筑师事务所。

刘既漂,原名刘元俊,籍贯广东兴宁,1900年出生,1917年就读上海中华艺术大学。1921年报考官费留学法国,1922年前往巴黎学习法语,1923年考入里昂大学美术系。1926年毕业回国,与林风眠、李金发等人参与组建国立西湖艺术院(即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28年经刘福泰、赵深介绍加入中国建筑师学会。1929年前往上海与李宗侃合伙创办大方建筑公司。1932年任南京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教授。1935年由陈济棠聘任为广东国防工事总工程师,在广州自办刘既漂建筑师事务所。1941年回到上海与费康、张玉泉合办大地建筑师事务所。1947年前往美国,1978年后移居英国曼彻斯特。

刘既漂(1900.6.4-1992.4.15)
刘既漂(1900.6.4-1992.4.15)

张玉泉(1912.10.8-2004.3.22),籍贯四川荣县,1930年考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1934毕业后与同班同学费康在上海成婚。1935年夫妻二人到广州刘既漂建筑师事务所工作。1937年应聘广西大学迁居广西梧州。1938年回上海探亲,因战争影响留居上海。1941年张玉泉、费康夫妇与刘既漂合办大地建筑师事务所,1942年费康因白喉急病去世。1950年张玉泉响应政府公私合营号召,大地建筑师事务所宣告停业,临时受聘于上海市人民政府任建筑师。1951年任华东工业部华东建筑工程公司设计组建筑工程师。1954年随一机部华东土建设计公司(一机部第一设计院)迁往北京,任建筑室主任建筑师。

大昌建筑设计事务所(Kalgan Shih&Co.,Engineers&Architects),1925年施嘉幹、蓝荣庠合伙创办大昌建筑设计事务所。

施嘉幹(Kalgan Shih)(1896-1975),又名施衍林,祖籍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1896年出生于上海。1914年考入唐山路矿学校结构专业,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19年上海慎昌洋行就职。1921年赴美留学,获麻省理工学院结构专业硕士学位。1924年施嘉幹回国后在上海沪宁、沪杭甬铁路局从事测绘和档案整理。1928年与蓝荣庠合办大昌建筑设计事务所,1937年后迁往昆明发展。1949年后任纺织部设计公司土建组大组长,纺织部基本建设司总工程师,建筑工程部设计局总工程师,建筑科学院技术顾问等职。

建安测绘行(The Kienan Co.,Architects&Surveyors),陆志刚(T.K.Loh)

永宁建筑师事务所(Union Engineers),1936年卢树森与人合办永宁建筑师事务所。

卢树森(Shu Shung Loo Francis),字奉璋,祖籍浙江桐乡,1900年出生于上海,1923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留学,1927年获建筑学学士学位。1928年回国后经赵深、庄俊介绍加入中国建筑师学会,1929年加入中国科学社,1930年兼任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1931年加入中国营造学社。1932年赴北平任铁道部计正。1936年与人合办永宁建筑师事务所。1937年底回到国立中央大学担任建筑系主任,并随学校西迁重庆。1938年回到上海续办永宁建筑师事务所。1946年任上海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1949年后任华东建筑设计公司总工程师兼驻南京办事处主任。

卢树森(Shu Shung Loo Francis)(1900.9.22-1955)
卢树森(Shu Shung Loo Francis)(1900.9.22-1955)

贝寿同(1876.1.20-1941.7.4),字季眉,籍贯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1901年考入南洋公学,后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1909年官费留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建筑科。1914年贝寿同毕业回国,任司法部技正,负责全国监狱的建筑设计工作,1921年再次赴德国学习,并考察欧洲各国的监狱建筑,1929年任司法行政部技正,先后任教于苏州工业专门学校、中央大学工学院建筑工程科。1930年经卢树森、刘敦桢介绍加入中国建筑师学会。1935年任财政部盐务稽核总所两浙盐场整理委员会工程师。1937年后贝寿同随盐务总局内迁至四川五通桥等地,担任盐务总局工程师。

王信斋(Sin Tsa Wang)(1888-?),字念曾,初习西洋画,毕业后就学于徐家汇天主堂工程师叶肇昌(François-Xavier Diniz),专修建筑工程。先后在华法公司和法商电车公司任测绘工程师,1933年自办信记建筑师事务所。

施兆光(S.K.Sze)(1891-?),原名施皋,浙江定海高等学校普通科毕业,1909年任宝利建筑公司绘图员,1914年参与财政部盐务署测绘工作。1915年任宝昌洋行建筑部主持人朴士(Emil Busch)的助理建筑师。1918年参与西北公路建设工作。1921任怡和洋行电气部设计员,1922年任宝昌洋行建筑部主任工程师,1925年自办施兆光工程师事务所。

李英年(Charles Y. Lee)(1896-?),万国函授学校土木科及钢筋混凝土科毕业,1914年马利逊洋行实习期满进入沪宁、沪杭甬两路总绘图处及沪杭甬建筑工程处工作。1925年任周惠南建筑师顾问工程师。1930年自营顾问工程师业务。1935年经庄俊、童寯介绍加入中国建筑师学会。

李蟠(Paul Lipan)(1897-?),字经正,1926年震旦大学土木工程科毕业,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土木科毕业。1930年轮奂公司工作,1932年自办李蟠建筑师事务所,1933年经董大酉、杨锡镠介绍加入中国建筑师学会,1936年任康川洋行驻川工程处代表。

李鸿儒(1894-?),字石林,1894年生,籍贯江苏吴兴,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科就学。1930年任国华银行顾问兼工程师,1934年自办李鸿儒建筑师事务所。

林瑞骥,1920年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科毕业。

吴景祥(Ching Hsiang Wood)(1905-1999.1.9),字白桦,籍贯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29年官费留学法国,就读巴黎建筑专门学校,1933年毕业获职业建筑师资格(DESA),在法国建师事务所工作,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建筑师大会。1934年回国后任中国海关总署建筑师,经罗邦杰、吴景奇介绍加入中国建筑师学会,并创办吴景祥建筑师事务所。1950年兼任之江大学教授。1951年加入中国联合顾问建筑师工程师事务所。1952年任华东建筑设计公司建筑师,院系调整后任教同济大学建筑系,1954年任建筑系主任,1958年任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院长。

参考资料

《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华霞虹,乔争月,【匈】齐斐然,【匈】卢恺琦 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

《邬达克》,【意】卢卡·彭切里尼,【匈】尤莉亚·切伊蒂 著,华霞虹,乔争月 译,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

《邬达克的家》,《邬达克的家》编委会 编,上海远东出版社,2015;

《向邬达克致敬》,方毓强 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18;

《寻找赉安-一位法国建筑师留给上海的城市印记》,吴飞鹏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

《来自法国的上海人-建筑大师赉安传奇》,吴飞鹏 著,上海大学出版社,2021;

《艾略特·哈沙德:一位美国建筑师在民国上海》,【美】梁庄爱伦 文,周惠琳 编译,《艺术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建筑师卡罗里·鸿达》,匈牙利驻上海总领事馆,2019;

《“老爹”庄俊,庚子赔款造就的建筑大师》,庄世焘 文,《档案春秋》,2010;

《范文照》,黄元炤 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Chinese Style: Rediscovering the Architecture of Poy Gum Lee 1923–1968》,Museum of Chinese in America(MOCA),2015.9.24-2016.1.31展览纪念册;

《天津基泰工程司与华北基泰工程司研究》,宋昆、武玉华 文,《建筑师》 2017年01期;

《华盖建筑事务所(1931-1952)》,蒋春倩 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21;

《董大酉上海建筑作品评析》,杜超瑜 著,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陆谦受后人香港访谈录-中国近代建筑师个案研究》,王浩娱 文,第四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7;

《儋石之储 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奚福泉(1902-1983年)》,刘刊 文,《时代建筑》2019年第4期;

《九十春秋忆沧桑-我国第一代女建筑师张玉泉的回忆篇》,张玉泉 文,《新建筑》2003年03期;

《近代哲匠录:中国近代重要建筑师、建筑事务所名录》,赖德霖 主编,王浩娱,袁雪平,司春娟 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中国近代建筑纲要:1840-1949年》,黄元炤 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海上华章:近代中国建筑师在上海》,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2;

《上海百年建筑史:1840-1949》,伍江 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上海近代建筑风格》,郑时龄 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20。

微信公众号:外滩以西

Virtual Shanghai项目,https://www.virtualshanghai.net/

23小时前更新
CC BY-NC 4.0协议
24张表
1498条数据
700KB使用空间
作者
张
张逊
历史地理爱好者
成员(3)
全部
高
地
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