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虽然兵凶战危,动辄流血漂橹,生灵涂炭,然而在人类有限的历史中,却始终无法摆脱这种族群间最激烈的对抗形式。纵然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可既然战争无法避免,自然就要坦然面对。所以自古以来,无数先贤就在战争中不断发展军事理论,从历代兴亡中总结成败教训。
中国有着广袤的国土和多样的地理环境,古人又讲求天时地利人和,因此山川地理对政治兴衰和军事成败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历史军事爱好者在谈论古代战争典故时,一定要学习古代军事地理理论,而饶胜文老师的《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大势》一书,就是一本通俗易懂,又不失严谨的军事地理著作。从2006年面世以来,受到了非常多读者的喜爱,并被相关爱好者誉为最佳入门书籍。
不过本书发行已久,除了在二手市场上淘些旧书外,现如今已无处购买;作者限于当时条件,书中的配图和装帧也稍显简陋。在阅读军事地理著作时,简明直观的地图必不可少,所以多年来一直有读者主动为本书完善配图。我本人在2013年时初读此书,只读完第一章,就有茅塞顿开、酣畅淋漓之感。2015年,我在创办发现中国后,创作的第一张在线地图,就是以本书为基础绘制的《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并在绘图过程中获益良多。
2018年,我在饶胜文老师的另一位忠实粉丝,三国历史作家赵春阳老师的介绍,有幸结识了他,此后多番求教,得其耐心指点,无以言谢。多年来,饶老师一直关注发现中国的成长,并给予我们很多鼓励和帮助。2019年,他本人亲赠一篇稿件《从军事地理角度看长征》,是第一位在我们公众号发文的大学教授,在此我要感谢他的大力支持。
我在2015年开始绘制的配图,发布后颇受用户欢迎,不过限于当时有限的学识,有诸多错漏,使用上也有不方便之处,最近两年因诸事繁多,再无更新。为了让读者更好的阅读理解本书,我们团队决定在原图的基础上,利用地图书平台对本书进行结构化,希望服务到更多的读者。因为本书已经无法购买,所以我们还也会附上部分章节,做成“左图右史”的试读版本。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无数男儿都曾有一颗驰骋疆场,保家卫国的梦想。而金戈铁马、角弓铁衣的塞外大漠,相对于现代战争中的无人机和导弹的定点清除,似乎更有着别样的魅力。如果你喜欢古代军事地理,欢迎你参与本项目的协作,你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到更多可能在读书时无法学习到的知识。
路线图
本项目的路线图分为五部分:
整理全书的目录,根据原书配图,标注原图中的全部城市、关隘、津渡、山峰等点要素,完成后发布第一个版本。
标注山脉、河流和区域等线面要素,为要素补充原书说明,为一些有疑问的点增加相关参考文献。
标注本书中涉及的战场,并为一些战役绘制专题地图。
录入部分试读章节,将文字和地图进行关联。
根据属性配置样式,生成交互式地图。
说明
城市、关隘和山川的名称在历史上常有变动,本书内容因为涉及历朝历代也不完全一致。因此本项目优先使用今名,并将古名补充的别名字段中。比如书中多处提及”长安“,但项目中优先使用了今名”西安“,并标注别名”长安“。
如果某处关隘在历史上有多处位置,则尽可能标注可考证的位置,并用不同的名称标注。以函谷关为例,目前分为”函谷关“和”新安函谷关“。
知名关隘通过高德地图直接搜索,标注到相关景点,如山海关、居庸关、潼关、剑门关等。不知名关隘则参考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以及相关著作、论文进行标注,并给出引用资料。如太谷关、广成关等关隘,均参考自张玲的《秦汉关隘制度研究》一文。
关隘的位置精度各不相同,某些关隘完整保存至今,或者有明确的遗址,则较为准确;某些可能只是标注在某村、某镇的村镇中心;某些则根据资料所载的某城某某方位多少公里进行大致的标注。为了不对读者造成误导,项目会尽可能的完善参考资料,如有提供参考资料,请以相关文献为准,或者叠加《中国历史地图集》和《读史方舆纪要》底图对比。
山脉、河流走向只是在小比例尺下进行简单示意,误差可能较大,名称使用今名。河道直接使用现代走向,所以不能反映历史时期的变化。河流的标注并不代表真实的长度,而是以连接要点城市、关隘为主,大运河只是简单连接沿途城市。古道均为连接沿途城镇的示意图,并未画出各历史时期的走向变化,只做参考。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交通图,可以启用预置的《唐代交通图考》地图。
本书内容中的部分地名文字将进行数据关联,如有疏漏请补充。
别名并不完整,很多历史名称限于协作者有限的精力和学识,未能完善,请用户帮助指正。
项目 | 属性 |
---|---|
书名 | 布局天下 |
副标题 | 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 |
作者 | 饶胜文 |
出版社 | 解放军出版社 |
出版年 | 2006 |
页数 | 316 |